阜新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方案

日期: 2025-04-12 浏览量:211 来源:阜新市商务局 责任编辑:徐静 文字大小:

为做好我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根据《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3401号)、《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商流通函〔2021176号)、《省商务厅等13部门关于印发〈全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的通知》(辽商零售〔202310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需要,按照新老社区的不同定位,进一步推动科学优化布局、补齐便民商业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提升服务能力,构建优质便捷、运营高效、管理有序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守正创新的工作原则,到20246月底,全市各县区要完成工作方案编制工作,全部启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到20249月底,全市建成城市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不低于22个(任务分解表见附见1),其中,品质型提升型服务圈7个。到20259月底,全市实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打造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低于37个(任务分解表见附见1),其中品质型、提升型生活圈不低于15个,居民综合满意度达到92%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全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增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商业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以人为本、保障需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满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生活需求,兼顾社区老年人和特殊群体的需求,以及年轻人时尚个性化消费需求,充分体现便民利民惠民的宗旨。

(三)集约建设、商居和谐。结合城市社区现状,除合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外,积极盘活存量设施资源,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倡一点多用、一店多能,避免大拆大建。营造商居和谐的消费环境,做到商业环境与居住环境相协调,业态发展和居民需求相匹配。

(四)创新驱动、多元发展。充分发挥各类资源和社会力量作用,推动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功能创新,鼓励标准化、连锁化、特色化、智慧化、专业化发展,提供适合社区消费群体的多层次、个性化商品和服务。

四、重点任务

(一)科学规划设计,优化商业布局

围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明确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规模、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与居民数量、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等要素相适应。合理优化网点,重点提升老旧小区、新建居住区、城乡结合部小区商业网点布局,满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费需求。推动商居和谐,落实相关规划和标准,引导商业和住宅尽量相对分离,商业配套和居民数量相匹配,基本保障业态和品质提升业态相协调。

(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民政局、市文旅广电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丰富消费业态,改善消费条件

在居民步行5-10分钟空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理发、洗浴、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让消费更便捷。在居民步行15分钟空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居住更舒心。

完善一店一早服务。支持特色化、多元化的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社区商圈建设,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进社区,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提高便利化程度。在早餐店、小吃店等传统早餐经营业态的基础上,鼓励发展便利店+早餐服务”“互联网+早餐服务小饭桌+早餐服务早市+早餐服务等新模式,丰富早餐品种,打造多层次、多场景早餐供应服务,让居民吃的更放心。

完善一菜一修服务。支持菜市场(菜店)标准化、智慧化改造,拓展服务业态,提升环境、卫生和质量,促进放心消费、惠民消费。规范发展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服务,明码标价,提供平价维修服务,让生活更顺心。

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探索发展社区食堂、老年人助餐服务设施。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持续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各类消费场所应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引导设立老年人、残疾人、母婴服务设施;鼓励社区商业中心等场所设立老年人、母婴专柜、体验店,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普惠托育服务。

(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文旅广电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市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鼓励各领域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商业业态规划布点;鼓励商业与服务、消费与生活、居家与社区等场景融合,实现业态多元化、集聚化、智慧化发展;鼓励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理发店、餐饮店等连锁经营方式;支持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标准化改造,推广使用先进冷链技术和设施设备,加强供应链管理,实行标准化、连锁化发展。大力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引导第三方技术服务商把大数据应用到开店布局、进销存管理、物流配送、商品追溯等各个环节,促进模式创新和市场要素精准配置;鼓励平台企业为社区商户提供营销、信息、流量、数字化服务时,减免或免除相关费用,推进社区商圈高质量发展。

(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打造消费场景,增强消费体验

促进商业载体转型。引导邻近居民区的传统商场向社区商业中心转型,拓展特色餐饮、生活零售、文化休闲、儿童娱乐、运动健身、社区食堂等服务功能。

拓展新型经营模式。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平台下单+就近门店配送,就近门店下单+即时配送),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支持净菜进超市、进社区,鼓励中央厨房+冷链+餐饮模式提质升级,完善营养搭配,丰富菜品种类,提升预制菜产品品质。

激活服务消费动力。鼓励健身房、游泳馆、多功能运动场、保健理疗店等多种商业服务进社区,丰富社区消费品类。鼓励社区规范开展美食节、团购节、家电家居及家政便民服务等促消费活动,繁荣社区商业。

推进融合协同发展。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务圈、快递服务圈相融,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场景。

(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技术赋能,提升智慧水平

运用先进技术赋能。鼓励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商品、门店、会员及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发展智慧商店、共享书店、智能快件箱等业态,提供现场交互、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自助售卖等服务,提升数字化体验。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整合商户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利用大数据开展监测分析,精准补建网点,拓展服务功能,挖掘消费潜力。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动态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引导更多点位进图,方便居民找得到

(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文旅广电局、市邮政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步骤

(一)统筹谋划、建立机制阶段20246月)。市商务局、市住建局要重点加强工作指导,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县区、街道、社区要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和联席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科学谋划,明确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规模、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合理布局商业网点。

(二)贯彻实施、稳步推进阶段20247月-20259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全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中心城区为实施主体,充分调动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在建设规模上,以社区为单位建设便民生活圈,一个社区就是一个生活圈,规模较小的社区可合并建设。在推进顺序上,先以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为主,逐步铺开到全市所有社区。在时间节点上,到20249月底,全市建成城市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不低于22个(任务分解表见附见1),其中,品质型提升型服务圈不低于7个。到20259月底,全市实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打造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低于37个(任务分解表见附见1),其中品质型、提升型生活圈不低于15个,居民综合满意度达到92%以上。

(三)总结经验、巩固提升阶段202510月-12月)。分批对试点社区进行综合评价,并全面梳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好的做法和亮点特色,优中选优确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试点案例,形成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做法;同时完善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营造商居和谐的消费环境,实现商业环境与居住环境相协调,业态发展和居民需求相匹配,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发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以商务、住建、民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中心城区为实施主体,建立市、区、街道、社区联合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市中心城区要集成有关政策,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细化配置要求和项目清单,出台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

(二)加强政策保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中心城区政府(管委会)要积极争取资金,重点用于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和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积极推进银社合作,为社区商业企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服务。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积极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吸引社会资金资源投入,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

(三)优化营商环境。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清理市场准入壁垒,建立健全社区电商(含社区团购等)领域市场准入规则,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不得限制企业登记注册地,不得设置各类跨区经营障碍。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推广电子证照应用,简化社区店铺开业程序,实施装修施工、招牌设置备案承诺制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告知承诺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维护各主体合法权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促进社区商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1.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任务分解表

2.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业态“有没有”分型表(试行)

3.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好不好”评价表(试行)

               4.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满意度调查表

 

 

阜新市商务局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阜新市民政局

                   阜新市财政局

阜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阜新市自然资源局

阜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阜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阜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阜新监管分局

   阜新市邮政管理局

2025410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阜商发〔2025〕7号阜新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方案.doc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