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保供情况

日期: 2022-04-06 浏览量:703 来源:阜新市商务局 责任编辑:杨旭 文字大小:

本次疫情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深入贯彻我市科学精准防控精神,把生活必需品保供作为当下压倒一切的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决扛起生活物资保供的政治责任,抽调最精干的力量、建立最高效的体系、推行最精准的措施,多点发力,主动作为,组织全市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推进“六个确保”,全力以赴抓好疫情期间生活必需品供应,千方百计保障市民生活需求。目前,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平稳,21种蔬菜平均菜价波动幅度控制在5%以内防控空前紧收情况下,依然实现货源渠道畅通,末端配送有效,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浮动合理,保供形势向好,取得了疫情保供任务的阶段性成效,为我市打赢疫情攻坚战贡献基础保障。

1.确保思想认识清晰。为取得疫情保供的最终胜利,我局统筹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两项政治责任,努力打好两套自创“组合拳”,即第一套是疫情前常态化坚持“应急预案、健全体系、战备推演”3项制度,第二套是在疫情时精准化贯彻“保货源、畅流通、稳市场、正舆论、严打击15字方针,抢先抓早,监测预警,及时有效应对,多次平复市场波动。直奔着问题去,静下来、沉下去,创新思维,拆弹解麻,平衡“断”与“通”之间的矛盾冲突,创造性启动了“绿色通道+闭环管理”的保供模式。在我局的统筹组织下和发改、市场、农业农村、交通等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全市形成应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工作方案6个,提出保供“金点子”12个

2.确保应急体系健全。一直以来,我局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制定了各类情况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预案》以及工作流程图,建立了生产、流通、物流等企业组成的保供队伍,适当增加经营性储备,并定期开展演练,提应急能力。疫情期,启动日监测,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先于市场波动预判预警,不治已病治未病疫情以来,我市粮油、冻货、方便食品等始终可满足30日以上需求;鲜猪肉、鸡蛋日上市量一直略高于日需求;及时平复多次蔬菜供应隐患,推动产销对接顺畅,且保证主力终端市场每日都有菜店销售3种以上低价菜。

3.确保货源渠道稳定。我市出现本土疫情后,保供体系运转迅速,立即对接市内外肉、蛋、蔬菜、食品等生产方、货源地稳定,保证及时足量对阜供应。组织批发、物流、零售等企业,增加采购频次,提高调运能力,及时补充库存。针对疫情造成各地间“出不来”“过不去”的采购不畅问题,第一时间向沈阳、锦州、朝阳等主货源地发出公函并积极协调,对保供车辆持《阜新市保供车辆通行证》可顺利通行。在疫情前期,为23户企业发放654张通行证,将前几次供应波动平复在萌芽之中。建立“生活必需品市场联保联供机制”,协调阜蒙县、清河门等产地果蔬富裕产地充实到城区供应,组织产销对接,销售市内滞留农产品。。同时,针对疫情各市爆发风险的情况,组织企业调整货源渠道,开拓新市场、建立新合作,切断中、高风险供应,确保运输安全。

4.确保物流运输畅通。防控空前收紧后,就引发的供应问题发出预警,并认真贯彻全省“一断三不断”的要求,提出安全、有序、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建立了“绿色通道+闭环管理”工作模式,即开通玉龙高速口作为生活必需品“绿色通道”,保障生活必需品车辆快速通行,并通过组建意通物流园、瑞轩市场2个车辆交付区、1个保供司机专用隔离宾馆以及相关转运、衔接队伍,创新实现“闭环管理”。既坚持疫情防控为首,提高防控精度,最大限度确保疫情可控,又兼顾市场保供,提高生活必需品运输效率,最大限度确保货运畅通,对市民实现正面引导、打消疑虑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稳市场、稳物价、稳民心。

5.确保末端供应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重抓好封闭管控小区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组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及时、顺畅、有序、安全地强化末端配送,打通供应最后一百米,减少管控对居民基本生活的影响,让疫情防控有温度、保障供应有力度。引入皓盈食品、大润发、多多买菜等线上平台下单、定时定点配送,无缝隙、无接触对接管控小区居民需求组织企业丰富货源,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提高居民管控期间生活满意指数。合理搭配主食、肉蛋、蔬菜,推出A、B、C类套餐,方便居民选购。关注特殊群体需求,采取“管家式”服务。同时,保证每天推出3种以上的特价菜,保障居民的底线需求。

6.确保市场平稳有序。正向发声引导舆情公开发布市场供应充足信息,提醒市民理性购物,无需抢购囤货,及时、有力回应市民对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担心,并组织全市30家保供商家,通过各类媒体,向广大市民作出“保供应、稳价格”的郑重承诺。同时,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市场价格检查巡查力度,严厉查处价格欺诈、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