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互联网+”环境下阜新农产品产销一体化之路》(88号)答复

日期: 2020-04-17 浏览量:272 来源:阜新市商务局 文字大小:

李景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互联网 +”环境下阜新农产品产销一体化之路》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结合实际予以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创新发展涉农电商新模式,以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为突破口,开启我市农产品产销一体化之路。对于您提出的关于《“互联网 +”环境下阜新农产品产销一体化之路》的建议,我局认为提的非常好,而且十分必要,对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了我市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我市“互联网+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2019年将实施“互联网+高质量农产品”行动,鼓励知名电商企业进农村,做为重要任务指标来推进。市商务局作为全市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供销社、农业农村局等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意见,依托我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功能支撑,注重人才培养,努力为涉农电商发展培育新优势,激发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涉农电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优化节点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农村电商网络。

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推进邮政集团邮乐购“千店工程”、光华科技“镰歌商城”、供销系统的供销E家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新益农服务社等农村电商项目加快乡村电商服务站建设,完善服务功能。针对城镇与乡村信息服务不对称等问题,赋予服务站线上金融、保险等功能,落实保险下乡、绿色金融通道等。截止2019年末建设乡镇级电商创业脱贫运营中心20个,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83个。目前正在筹备在彰武县建设100个乡镇级电商运营中心和村级电商扶贫服务站。

(二)开展土地托管服务,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为依托,因地制宜开展“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服务,满足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立足耕、种、管、收、加、贮、销全产业链,不断延伸土地托管服务链条,丰富服务内容和手段,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推动土地托管服务由新型经营主体向小农户延伸,由大田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服务需求。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建设功能完备的一站式为农服务中心,加快发展庄稼医院、综合服务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规范托管服务流程,建立健全土地托管全过程档案和科学的评价程序,打造供销社系统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2019年全系统新增土地托管(流转)面积4.6万亩。

(三)优化基层服务体系,加强网络布局,夯实供给侧根基。

以供销系统发挥联接三农的独特优势,做好引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工作,为中农批、意通物流园与本地农产品基地实现有效对接提供服务,实现农产品基地模块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一是积极领办专业合作社。支持、引导申博(有机蔬菜)、润东(绿色杂粮)、金土地(清真蔬菜)等涉农企业建立农产品基地,牵头领办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开展规模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和托管农业,提高优质农产品的产出率和达标率。2019年新增领创办农民合作社6家。   

二是升级改造农产品终端销售网点。以阜蒙县供销集团为主体,推动京都乡镇连锁超市规范发展,以农村假冒伪劣视频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占领农村流通市场、提升双向物流能力,发挥市场流通主渠道优势,引导农民参与生产销售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将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各个环节整体推进,加强农产品生产源头建设、配送体系建设,实现农民菜园子与市民菜篮子的有效对接。以阜蒙县、彰武县农产品流通企业为主体,以农村连锁超市、农产品卖场等形式开展农产品终端销售网络建设,2019年新增农产品终端销售网点9个。

(四)发展产业融合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实现产销两旺。

一是大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地,依托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层经营服务网点和农民专业社,培育发展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改造升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和质量。在全市培育产业融合龙头企业和示范项目,建设高标准农产品示范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帮助农民就近实现增收致富。以申博农业为主体,开展优良品种培育和标准化农产品基地试点建设,重点推进有机蔬菜种植和有机肥的推广使用,推动申博农业与意通物流园农产品加工端的有机结合,寻求与上级市场的对接,实现农业供给侧调整,打造本地优质蔬菜品牌和产品文化。

二是着力推进优势产业整合。围绕花生、杂粮、食用菌、蜂畜产品等我市特色优质农产品,利用供销社品牌、服务等无形资产和场地、设施等有形资产,与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合作,以项目、资本、股权合作为手段,以跨地域、层级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积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并最终形成行业大型集团,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供销社品牌形象。

(五)依托电商平台,创新流通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是多渠道利用资源,组织电商企业对接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增加商机、开展合作。推动光华科技代运营“京东阜新扶贫馆”,将地产花生、小米等特产入网销售,并开设了线下实体体验店。组织特产企业对接“京东厂直优品计划”,6户企业签订了入驻协议。为泰冠电子商务、光华科技开通阿里巴巴“村播计划”淘宝直播权限。在淘宝、京东、拼多多及本地平台开通综合性电商馆7个,吸引粉丝会员4万余人。电商扶贫已惠及农村创业群体300余人,人均实现增收约2700元。

二是培育电商主体。指导阜蒙县供销集团开展产品基地、加工厂、市内外实体门店等建设,培育线下市场经营主体。借助全国总社“供销e家”、意通物流园“集百纳”等三方平台,推进乡(镇)、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节点建设,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销售渠道。

三是创办供销社系统优质农产品体验示范店。借助意通物流园场地创办供销社系统优质农产品集中展示展销体验店、示范店,并在系统内的市场、超市、门店设立基地优质农产品销售专柜或展销区,将基地产品纳入基层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销售,做好产销衔接。

四是借助多方力量开拓市场。加强与省供销社和沈阳、大连等城市供销社的联合合作,推进意通物流园及基地龙头企业与当地展会、大型超市、销售企业的对接,拓展销售市场;积极参与或邀请省供销社“供销大集”来阜办展,提升阜新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借助“供销文旅”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增强阜新优质农产品文化魅力;主动参与产业扶贫项目,与有意愿、有情怀开展优质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驻村第一书记开展联合,推动多方合作共赢。2019年新增县域农产品配送中心1个,新增农产品终端物流配送节点3个,改造发展乡镇电商服务站6个、乡村电商服务站12个。

(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城乡物流中转,打通产品流通环节。

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有快递品牌企业21家,备案分支机构151家,末端网点250余处,从业人员2100余人。涵盖了邮政、EMS、顺丰、“三通一达”、百世、天天等,基本做到了市级有总部、县区有分支、乡镇有末端。将物流配送中转机构延伸至村级,打通线上线下城乡流通双向通道。

(七)培育电商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加强电商应用普及。

通过政府主导,依托电商基地和重点电商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电商知识普及培训。解决电商行业人才不足和技能不专问题。推动光华科技公司与京东合作,被团中央认定为“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2019年依托彰武豪德飞天电商产业园、阜蒙县点到电子商务公司和光华科技有限公司组织针对农村电商人才培训23次;合计培训2460人次,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我市“互联网+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未来发展

目前,“互联网+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建设还在逐步探索之中。下一步,围绕您提出的建议,充分发挥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工推进,形成了合力。创新举措,加大扶持,共同谋划,加快“互联网+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建设进程,推进我市互联网 +”环境下阜新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全力打造“智慧农业”,推动产销一体化发展。

1.开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工程建设。

下一步将依托阜新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及阜新市移动公司5G商用服务,开展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集成、智能分析与展示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工程建设,实现全市涉农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数据融合、分析应用。加强智慧农业信息资源全面、高效和集约管理,形成全市智慧农业信息资源“一张图”服务,推进农业大数据在精准生产、质量监管、态势感知、综合分析、预警预测、辅助决策等领域的智慧应用,打造全市“智慧农业大脑”。

2.制定智慧农业大数据标准规范。            

将按照国家、省、市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的要求,围绕智慧农业建设中的信息资源、数据、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制定一批相应的农业大数据标准规范,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业务标准等,加快制定农村电商、智慧物流、双创孵化等亟需的配套标准。到2022年,全市建成较完整的农业大数据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并发布《农业大数据采集规范》、《农业大数据预处理规范》、《农业大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农业大数据应用规范》等地方农业大数据标准,并努力提升为省级标准。

3.实施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

将在精品果园、设施蔬菜小区、高效经济作物、标准化养殖小区、标准化水产养殖、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开发基地、产业融合发展村这几类重点产业,围绕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加大智慧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应用智慧农业技术。鼓励有关县区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相关科技、创业等项目实施,打造智能、精准、高效、绿色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大规模推进农田智慧灌溉,建设从水源、输水、配水、灌水全过程的高效节水工程,实现灌溉用水的自动化、数字化管理。在重点区域和优势作物上,开展对比试验,摸索节水节肥技术参数,完善节水灌溉定额标准。在规模化大田作物种植区、经济作物种植区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田间用水用肥高效化。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节水装备企业。

(二)大力发展涉农电商,加快产销一体化进程。

1.夯实农村电商基础,完善农村电商各项服务功能。

一是重点通过支持建设集配送、收购、数据采集、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站,来延伸乡村市场半径,打通城乡流通双向通道,解决农村买贵、卖难问题。分别推动了光华科技镰歌商城完善农产品上行的服务站体系;市邮政公司依托原有邮政渠道建设邮乐购服务网点“千店工程”。二是创新运营和管理机制,健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物流配送、安全认证、第三方支付等支撑体系,提升小微电商企业孵化能力。推进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工程,引导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创新。帮助企业协调和整合涉及电商发展的网络、科技、物流、仓储、金融等各类资源。三是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接入率,以及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的普及率。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动县级快递仓储物流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强化与邮政、顺丰、京东等重点物流快递企业的合作,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善农村电商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

2.集中打造产品品牌和网货,普及推广农村电商。

由政府牵头整合产品,实行统一注册、统一宣传、统一营销,集中资源打造品牌,将产品商品化,商品网货化,网货品牌化,品牌社交化。例如,选取已有地产产品,注册和打造“阜新花生”“阜新地瓜”“阜新小米”品牌,或利用政策扶持发展几种轻工产品。引导骨干企业深度开发一批精细化、多样化的创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要树立“农产品并不是网货”的观念,鼓励乡镇、市场主体借助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打造农产品网货品牌,根据目标客户诉求、产品卖点,做好产品创意,突出产品亮点特色。标准化是规模化的前提,规模化是商业化运营的前提。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电商企业实施农产品标准化,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小农生产模式向现代农业迈进,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建立农特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志、生产管理标准、产品等级标准、选品质量标准、物流包装标准等,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追溯体系建设,为农产品进入电商流通奠定基础。通过标准化描述农产品,使消费者清晰了解产品特征、信赖产品质量。

3.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新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是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我市部分农产品出现滞销情况,我市通过省商务厅与阿里、京东、腾讯等大型电商平台积极对接,截止目前共向以上三家电商平台推介我市的22家农业合作社和20家种植养殖大户的产品。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大型电商平台与我市农产品企业对接,力争建立长期合作。二是进一步推进邮政集团邮乐购“千店工程”、光华科技“镰歌商城”、供销系统的供销E家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新益农服务社等农村电商项目加快乡村电商服务站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电商扶贫工作发展。三是运用社交电商平台促销农产品模式。充分利用淘宝、快手、抖音和微信等直播平台,以目前省商务厅与辽宁电视台共同启动的“村播计划”为契机,推动社交电商平台在我市农村快速发展。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和促进农产品销售。

(三)强化沟通协调,开展监测预报,构建供求信息网络。

商务、农业、供销、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强化沟通,及时掌握农产品流通信息。主动开展与国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电商网站的对接,指导已建基地的产出和销售,有效解决农产品的卖难和卖贱,避免农产品因滞销和价格波动过大造成的损失。整合系统资源和人才,科学布局点位,在相关基地、传统市场等处设立主要农产品销售监测预报站点,实时搜集农产品供求信息和价格走势。

(四)加速人才培养,为“互联网+农产品”产销一体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强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人才引进资金政策,加快与高校建立人才对接机制,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机制;支持地方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开展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大学生返乡投身电商创业,激活农村电商市场,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业务精的电商队伍。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培养力度。依托豪德飞天电商产业园、光华科技、快手直播基地等平台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创业青年、种养大户等,定期开展信息技术、电商应用管理、网络销售等方面培训;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等培训资源,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信息员、基层农技人员智慧农业技能培训力度。三是开展技术研究和校企合作。依托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智慧农业技术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鼓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高等专科学校等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开设智慧农业课程,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高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型、复合型智慧农业人才。

 

 

 

阜新市商务局

2020年4月16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