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9-08-16 浏览量:657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无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还是耕地占补平衡,目前都只允许省内进行,耕地占补平衡的国家适度统筹也以国家主导为前提。
对此,一些专家呼吁放开跨省换地,即允许省市自治区及以下各级政府直接商谈。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是学界最早呼吁“跨省换地”的研究者之一,早在2009年就陆续发表文章建议启动试验。
他首先向《凤凰周刊》强调,“飞地”模式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因为‘飞地’在其他地区,地理位置不如在我这里,经济效率和产出价值会降低。”
“如果跨省区对建设用地和耕地资源再配置,是把沿海和市郊的地理位置好的农业用地转成非农用地、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在地理位置不好的内陆或远郊地区增加农业用地、减少建设用地指标。借助空间大挪移,一块土地的经济价值就得以凸显了。”
他解释,之所以主张跨省换地,是因为中国的人口流动和产业集聚是跨省的,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省内的,是跨省的。
陆铭回顾,2004年前,上海等一些省市区之间曾有过“跨省换地”(指标交易)、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对接。但在2004年,这种省际间尝试被叫停。
“后来强调地区间平衡发展,我理解指的是均匀分布。但平衡发展和均匀分布是有区别的,真正的平衡发展应是人均收入均等化,与经济集聚不矛盾。但实际操作是增加中西部建设用地指标比例,作为扶持政策手段,于是跨省换地就停了。”
陆铭认为,这是近年沿海大城市人口流入地房价地价飙升,大量中西部三四线城市出现房地产库存、工业园荒芜和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原因。“给的指标越多,当地基建和工业园开发越多,欠债就越多,人口和产业还不断流走。”
他设想了跨省换地的几种可能的操作方式。
简单操作,借助行政力量。国土部最近指出,未来土地供应会标定房价,房价上涨快的城市多供应,反之则少供应、不供应,即市场+计划的模式。“但这还只是动增量,没有动存量,那些荒芜的工业园能否关掉,把指标重新分给急需的地区。”
复杂操作,允许地方政府间自主交易土地指标。
更复杂操作,允许农民在自愿前提下,把宅基地指标卖给流入地。“现在农民工占着三块地,一是城里租的房子,一是老家村里的宅基地空着,一是老家县城的商品房也空着,这是巨大的浪费,”
董祚继对“跨省换地”有着不同看法。他回顾2004年后没有继续是因为问题比较多。当时上海崇明岛每年还可开垦耕地资源,本身能做到占补平衡时,去其他省,不合适。
即使到今天,大面积推开或者各省自行开展也可能暴露一系列弊端。
不利于节约用地。“占补平衡不只是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也是倒逼节约用地。你既然补充不了,就少用地呗。如果补充耕地很容易,那势必更大手大脚。”不利于生态保护。东部地区占用耕地,到西部开垦耕地,私下做,把关不严,则可能破坏生态。不利于粮食产能平衡。西北粮食亩产远低于东部,即使产量达到,也会发生大跨度运输。不利于西部长期发展。“如果完全自由交易,土地指标都被东部高价买走了,西部城镇竞争不过,西部还要不要发展?”
董祚继表示,增减挂钩和地票,目前都不宜跨省,省内也应以增减挂钩为主。
对于“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省域内调剂为辅、国家适度统筹为补充”,肖金成略有不同意见,他认为以地级市为主的土地指标市场最为合适。“全国统筹和省为单位太大,只能作为补充。县级地票市场很难建起来,因为形不成足够的交易量,而且农民复垦的成本不小,却卖不出多少钱。”
陆铭表示,各界对“跨省换地”的最大担心是落后地区的长期发展问题,其人口和产业可能继续向东部集聚。
“其实核心是应该更重视人均指标、而非总量指标。人口流出后,人均土地和资源增加,人均收入就增加。再加上出售土地指标的收入和财政转移支付等。真正的平衡发展是人均收入均等化,与经济集聚不矛盾。”陆铭说。
主办单位:阜新市商务局(阜新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海州区四合路34-2号 邮编:123000 Email:fxsswj@126.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202000068号 辽ICP备2021000653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40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6080033 网站举报邮箱:fxsswj@163.com